与会嘉宾分享创意设计经验。
创意设计激发城市新活力,引领发展,提升城市魅力及其品牌价值。近年来,哈尔滨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开展各类创意活动,用创意设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丰富城市文化。
(资料图片)
8月22日,“2023哈尔滨城市品牌创意峰会”分别举行了以“城市·创意·未来”为主题、以“乘势亚冬会 绽放哈尔滨”为主题的两场论坛。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如何通过创意规划塑造城市品牌,如何依托城市特色搭建、发展创意设计平台,以及如何从创意设计、文旅融合等多角度充分释放哈尔滨冰雪经济优势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为冰城提出了多样化建议。
意识构建与问题解决
城市品牌打造重差异、强积累、广设计
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城市品牌既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的重要标识,更是城市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产。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哈尔滨如何打造城市品牌提出了建议。
胜加集团联席总裁、洞见创始人滕丽华表示,哈尔滨一年四季处处都是美景,在城市品牌的打造上,哈尔滨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根据各个发展阶段深挖优势,形成差异化的定位。优迦&天观合伙人汤涤认为,一个城市的综合魅力来自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人们越来越喜欢从城市本身生长出来的、带有当地文化基因的内容。对于打造、擦亮城市品牌,有人看重差异,有人注重积累与设计。上海天与空创始人兼董事长杨烨炘认为,城市品牌需要社会创意,社会创意可以是广告,也可以是一个设计或者一个解决方案,通过这些方面的积累,让社会创意成为城市品牌的资产,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帮助“网红城市”变成“长红城市”。湖南省旅游协会会长、湖南省自然保护地协会会长、天下凤凰文旅集团董事长叶文智认为,擦亮城市品牌需要更多创意设计性强的活动、产品和IP。哈尔滨是一座文化之城、艺术之城,让富含文化和艺术的好活动、好产品成为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
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文化和旅游部科教司原司长孙若风为哈尔滨打造城市品牌提出了关注“三个意识”的建议。他认为,首先体现全域意识,城市要将城市品牌的打造纳入全市各个行业、领域,在其融入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体育业、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在推进工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商文旅融合、学文旅融合中将品牌的精神贯穿其中,拓宽建设城市品牌的空间。其次,关注全程意识,在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寻求突破、加强创意,而不是拘泥于最终的产品或服务。第三,注重全民意识,要加强城市文明建设,加强艺术创作、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培育大众的审美水平和精神消费能力,是精神产品走向市场的基础。”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甘肃省委原常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认为,打造城市品牌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打造城市品牌需要创意设计,创意设计产品是精神产品,如果创意产品供给侧水平提高了,而消费者对精神产品消费水平太低,产品便很难找到市场。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广州携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唐健铭认为,打造城市品牌还需要解决一个“问题”——渠道。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需要产品,还需要渠道进行延伸。通过新场景、新渠道,让受众对城市品牌能近距离感知与体验。
旧变与新造
“变陈出新”构建城市与品牌的情感连接
地标建筑是一个城市最引人注目的名片,宣传城市形象地标建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城市之窗联合创始人、滨江星传媒副总裁林云鹤认为,城市地标应“求变”,要打造“城市地标”新模式。城市要从内容出发,提升地标形象,打造地标品牌属性。因此,城市要改变楼宇刻板印象,可考虑从普通泛光楼体转变为具有自身特定的灯光秀载体。
在城市品牌打造上,既需要对原有内容的“变”,更需要对新内容的“造”,以此谋求创新。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广告研究院院长丁俊杰对于“城市品牌”有不同的理解,他认为,可以借助“造概念”的方式,将城市品牌延展为区域品牌,关注“城”里的“乡”。丁俊杰称,哈尔滨城市品牌的打造不仅要有城市元素,还不能忽略乡村元素,把乡村作为城市的组成部分,用“域牌”这一概念,让城乡能够互动起来。他建议,哈尔滨在做城市品牌建设的时候,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规划。
在“造”上,华与华创始人华杉提出了城市打造“特殊符号”。他认为,将品牌嫁接符号,能够让一个新品牌成为消费者的“老朋友”并为其建立品牌偏好。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海涛用《狂飙》让江门旅游走红、综艺节目《种地吧》延伸出直播带货产业、《人生之路》拉动小县城旅游等案例,阐述了影视IP的打造对于推动城市品牌建设的意义。他认为,虚构的影视和整个城市品牌真实情感是一个连接,对于“造”,最终要落到情感连接上。杨海涛称,电视剧《哈尔滨一九四四》正在拍摄,如何让“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哈尔滨可以作进一步思考。
人的位置与“数”的推进
人与数推动城市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
“城市品牌的建设是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过程,首先是要关注的是这座城市的市民。”孙若风认为,看一个城市首先看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市民是城市品牌的“名片”,是流动的城市品牌。城市要把城市精神内化为市民的精神,把城市形象具象为市民形象。
创意离不开人才,导演、演员、编剧刘仪伟认为,一个充满创意的城市离不开人才,而吸引人才的方法就是给予机会。城市品牌来源于人,服务于人。滕丽华认为,打造城市品牌最终目的是服务公众,以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打造城市品牌是否成功一定要看最重要的受众,城市中的人。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元宇宙新技术赋能创意设计人才和内容制作,引进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以形成特色化综合产业体系,共建创意设计高质量发展生态圈进行了探讨。
孙若风认为,数字化时代传统与当下的联动,会带动城市品牌建设特色化与时尚化。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称,哈尔滨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市,这体现了哈尔滨的开放性。在AI发展的大时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每个人带来巨大的变革,AIGC可以放大城市创造力和想象力,元宇宙提供了打造城市品牌广阔的舞台。技术变革是城市品牌跃升之道,城市要利用新科技打造城市标杆促进产业布局升级。
“有”的借势与“无”上延展
“一季”到“四季”讲好冰城故事
如何借亚冬会与冰雪经济,展示哈尔滨城市底蕴与魅力,讲好哈尔滨城市故事?群玉山联合创始人兼CEO姚俊给出了三方面建议。他认为,首先,哈尔滨应围绕哈尔滨城市文化创造和维护,将对话思维注入传播内容的初次生产中,让哈尔滨城市文化的内容更易受众分享并进行二次创作。其次,重视平民化的视频传播,展示市民眼中真实可信的哈尔滨城市形象,用小视角讲述时代故事。第三,注重“冰雪经济”叙事的传播,缩短亚冬会、“冰雪经济”与受众的距离。
冬天除了冰雪哈尔滨还能做什么?清美道合规划设计院联席院长夏磊对同样在北纬45°线上的城市进行了“盘点”:米兰有灯光节、里昂有灯光节……除此之外,悉尼、柏林、莫斯科都举办过灯光节,夏磊认为,哈尔滨在人文底蕴、自然禀赋、地标载体、差异认知等层面具有打造国际级别城市灯光节的充分条件。灯光节可以将人们的注意力和热情,从白天延续到夜晚,带动城市酒店、餐饮、娱乐消费。
打造城市品牌不在“一季”而重在“四季”。“哈尔滨的冰雪为大家熟知,冬天会达到客流量的高峰,但哈尔滨四季都很迷人。”SMART度假产业专委会秘书长、博鳌文创院院长王旭称,希望哈尔滨给人的印象不止于冰,而是它的四季。如何去充实全季旅游内容?王旭认为,通过赛事、会议、集市、节日对亚冬会与“冰雪经济”进行“延展”,让哈尔滨讲好自己的故事。哈尔滨通过冰雪IP进行延展,夏季可以做露营节、春秋可以做城市行走。可以看到,冰城欧式、中式相融合的建筑非常著名,体现了城市丰厚的文化底蕴,这一点特别适合做研学。
哈尔滨日报记者 李佳琪刘洋/摄
编辑: 曲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