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平何其多,我该用哪个?”这是71岁的周老师的疑问,周老师高血压引起脑出血后,究竟该用哪种降压药物,效果更好?其中医生有争议,后来医生咨询省级专家后,建议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术后降压使用尼卡地平注射液,使用后术后血压控制比较理想,为什么省级专家推荐尼卡地平呢?
【资料图】
原来使用尼卡地平当之无愧,它能平稳降血压,保护脑功能,脑出血术后优选尼卡地平,这是专家推荐的,而且得到临床的充分验证,是与众不同的,选择尼卡地平样样都行。那么尼卡地平究竟有哪些优势呢?下面一文给你讲清楚。
盐酸尼卡地平注射液
尼卡地平是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比较广
尼卡地平是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但是它是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作用与硝苯地平类似,它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特别是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而且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所以它不仅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而且还可以用于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等,应用相对比较广泛。
尼卡地平是高血压急症的理想药物
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来说,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如果控制不理想,可能会引起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选择理想的降压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可以优选的药物并不多,其中尼卡地平注射液就是值得选择的降压药物。
尼卡地平注射液应用于高血压急症的治疗中见效快,效果好,对于血压的控制易于被医护人员掌握,不易出现血压骤降情况,且安全系数高,用药成本低,是临床急诊科中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理想药物【1】。
高血压急症进行抢救处理
多个权威协会推荐,脑出血术后降低血压疗效理想
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其脑出血是严重并发症,除了药物治疗外,可能还需要介入手术治疗,术后血压的控制也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好血压可以减少再灌注,可以较少脑水肿及颅内出血,对于患者是非常有益的。
尼卡地平被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以及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一致推荐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静脉用药优选的尼卡地平和乌拉地尔均可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增加脑血流量,国内对尼卡地平及乌拉地尔的疗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尼卡地平优于乌拉地尔。
尼卡地平对脑组织的保护更有力
在我们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中,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治疗重型高血压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可以优先选择使用。尤其是尼卡地平注射液对于缓解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区域周围由于手术创伤及血肿周围血管活性物质渗出所导致的具备水肿,尼卡地平起到保护脑组织及血管内皮功能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从使用效果看,尼卡地平对脑组织保护更有力,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对脑组织保护更有力
尼卡地平对重度紫癜前期血压控制较好
重度紫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病之一,重度紫癜前期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还会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有头痛、伴恶心、呕吐,甚至有视乳头水肿或者视乳头的血管痉挛症状。这种情况是因为激素水平改变,而导致的血压升高以后出现的症状。出现重度紫癜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妊娠期妇女来说更加危险,需要及时处理治疗,确保母子平安。
有专家对尼卡地平治疗孕妇重度紫癜前期进行了研究,尼卡地平联合硫酸镁优于硝苯地平联合硫酸镁,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尼卡地平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降低血压效果显著,孕妇的耐受性较好,值得推广使用【2】。
尼卡地平可以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对于一些高血压、高血脂等患者,它们在病情的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组织缺血,进而引起细胞凋亡,会导致疾病进展或加重,所以减少或避免缺血再灌注细胞的凋亡非常重要,可以阻止病情的进展,尼卡地平就具有这方面的作用。
有临床医生对“尼卡地平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尼卡地平处理组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可见完全性前脑缺血再灌注后存在细胞凋亡;尼卡地平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
缺血脑组织CT影像
国产的尼卡地平与进口尼卡地平治疗重度高血压疗效相似
对于重度高血压的治疗,优先选择尼卡地平注射剂治疗,控制血压平稳,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尼卡地平注射液有进口的药物和国产仿制药物,究竟它们之间有没有疗效差别,需要有临床应用结果去验证。
有医院一线专家对“国产与进口尼卡地平静脉用药治疗重度高血压比较”进行了应用研究,临床应用结果显示,国产与进口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重度高血压效果确切,疗效相似,起效迅速、安全。
尼卡地平具有多种剂型,有片剂、缓释片、胶囊及注射剂等,它的片剂、缓释片及注射剂等都进入了最新的医保目录,价格降低,可以报销,可以让患者更多受益,它们在降低血压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在选择使用时可以根据疾病的特点及轻重,由医生根据病情选择使用不同的剂型,以便发挥更好的疗效,而使不良反应最小。
参考文献
【1】章雄军.尼卡地平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黑龙江医药》,2020(2)
【2】姚秀芝.尼卡地平对重度子痫前期血压的控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