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据统计,此次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2800余个专业布点,占目前专业布点总数的4.5%。新增专业中包括地球系统科学、生物统计学、未来机器人、家庭教育、孤独症儿童教育等。另外,有超过20所高校申请撤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基础、最基本的单元。一增一减、有热有冷,呈现的不仅是数字的变化,也是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更是专业设置逻辑的强化。高校专业设置“小逻辑”要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大逻辑”,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这一逻辑主线在今天更加鲜明。
时代在不断变化,新科技浪潮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催生着新的人才需求,要求高校必须进行及时回应和反馈。据统计,此次增设、撤销、调整的专业布点中,工学所涉及专业数量最多,达到1074个,而且,近两年,新增的工学类本科专业数量在各学科门类中一直领跑。这些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当下,制造强国建设如火如荼,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国家产业国际竞争力,是赢得国家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迫切要求加快新工科建设,加速培养新工科人才。工科类专业的变化,就是对这一形势和需求的反映,体现了高等教育面向新技术、新产业,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努力。今年首次在工学门类下增设交叉工程专业类,东南大学的未来机器人专业获批,成为“交叉工程类”下的首个专业,该专业就聚焦于机器人领域未来原创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指向于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机器人未来技术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回应社会民生急需,同样是高校新增专业的一个出发点。如孤独症儿童教育专业的设立,正是对孤独症教育的师资缺口大、人才专业化程度低,孤独症儿童教育基础相对薄弱这一现实的积极回应。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培养更多高素质家庭教育相关专业人才、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推动家庭教育专业化成为各界的期盼,而加强家庭教育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也就势在必行。
一些专业点被众多高校申请裁撤,也折射出系列问题。今年有超20所高校撤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另据统计,从2015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共有90所高校撤销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然而,20年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可是高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仅2000年至2001年,开设院校就从57所翻番至132所。这背后就是一部专业发展的兴衰史。它既与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引发的人才需求变化有关,也与一些学校的专业建设特色不够鲜明、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就业率偏低等有关。总而言之,即便是一时的热门专业,也要加强前瞻布局,紧跟经济社会变化。
一个专业从热到冷,与特定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周期等密切相关,有其规律。这也提醒今天的高校,在新设专业的时候,既要坚持服务国家发展的原则,积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又要避免盲目跟风追热点,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突出优势特色、聚焦内涵发展。对于考生来说,也要充分意识到,冷热门专业很容易“翻转”。在专业选择时,切忌盲目选择热门专业。须知,遵从内心的选择,在适合的、喜欢的专业发展道路上深耕,才能走好成长之路。
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没有完成时。不久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的学科专业布点,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意味着,未来几年,高校专业的调整力度还会加大,将会有更多的适应国家战略、知识创新、产业升级以及民生需求的新专业诞生,而那些无法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专业则将被淘汰。这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抉择,是挑战更是机遇,变革过程会有改革的阵痛也会有成长的喜悦。主动迎击,做好专业调整的“加减法”,便能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相互引领、共生共长。
(作者系本报记者)